设备环境监控系统知识竞赛

论述TN系统三种分类的原理。

题目

论述TN系统三种分类的原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TN系统是指设备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与电源系统中性线直接接地点相连通的系统,这是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主要形式。根据具体连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三种。
(1)TN—C系统
TN—C系统又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其中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而为一的,称为PEN线;设备金属外壳直接与中性线相连,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通信局站中三相负荷往往并不平衡,再加上整流器和计算机等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叠加在中性线上,使地电位发生偏移,外壳带电,不但危及人身安全,而且对通信设备造成了干扰。因此这种方式在通信局站中极少采用。采用交流供电的监控设备外壳接地时,也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外壳与电源系统中性线(零线)相连。
(2)TN—S系统
TN—S系统又称为三相五线制系统,其中的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是分开的,并且在电源处(如变压器次级)一点接地;设备金属外壳直接与保护线相连,与中性线绝缘。这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保护线上无电流流过,接地安全可靠,地电位稳定,发生故障时容易切断电源,同时具有较强的电磁适应性,是目前通信局站广泛采用的接地方式。监控系统中采用交流供电的设备也应正确采用这种接地方式。
(3)TN—C—S系统
在TN—C系统中的后部分,从中性线(N线)引出一根保护线(PE线)以供后续设备保护接地,且两线只在引出点相连,就构成了TN—C—S系统。这种系统实际上是由TN—C系统和TN—S系统组合而成,在一些条件较差、没有专用变压器的小型局站有所使用。这种系统在连接点以前的保护线实际上是PEN线,正常工作时有电流流过,因此具有与TN—C系统类似的缺点;但由于连接点之后的PE线上无电流和电位相等,因此相对比TN—C系统要安全和稳定一些。安装在这类局站中的监控设备,其接地要求与TN—S系统才目同。
为了防止PE线意外断开时,设备外壳有带电的危险,在TN系统中设备接地点常采用重复接地方式,进行多重保护。一旦PE线断开,TN系统就成了TT系统,虽然安全性下降了,但比起没有接地的系统来说要安全得多。